公司名稱:禹州市卓源華食品有限公司
詳細地址:禹州市韓城辦遠航路中段
聯(lián)系電話:0374-2768799
與棗為伍 伴樹淘耍
“在我的后園,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,一株是棗樹,還有一株也是棗樹”,這是魯迅先生《野草》集《秋夜》文中的描述,可見其多其繁。棗樹是北方特有的樹種,也是過去北京城四合院、胡同、京畿村落最常見的果樹,可食、可賞,對于生于斯長于斯的孩子們,與棗為伍、伴樹淘耍,是兒時生活最有趣味的片段。
幼小時,寄住在鄉(xiāng)下姥姥家。那是一個不大的普通農(nóng)家院,一色的灰土磚墻構(gòu)造,北房三間是柴灶間加居住,東側(cè)兩間陳舊的磚房是農(nóng)具倉儲及零星雜物,西側(cè)沒有房舍,一堵半高的坯墻與鄰家共享,墻內(nèi)則是一溜家畜的棲息地,從院門進深依次是牛棚、雞舍、豬窩,而為了防止幾頭小豬滿院流竄,特給它們多劃分出一塊空間,用碎磚石塊拓延壘起了一截半人高的圈欄,無形中也將院內(nèi)那棵老棗樹圈在了豬舍里。這棵棗樹頗有年頭,十分與眾不同,棗花盛開時香氣襲人,結(jié)出的果實在當時很稀罕,又長又尖的外形,皮薄肉脆,清甜可口,聽老輩講此品種早年專屬于進奉皇宮的貢品。這棵棗樹雖然根深葉茂但非常吝嗇,果實上乘產(chǎn)量不高,因此樹上每顆棗兒都彌足珍貴,每到深秋時節(jié),遙望著由青亮亮漸紅潤潤的顆顆長棗,像串串紅辣椒般墜掛在碧綠的枝葉叢中,在藍天、艷陽的縷縷隙影中,極顯嫵媚、煞是鮮艷誘人。我和小表弟們每天魂不守舍地趴在豬圈圍墻上貪婪地盯著、數(shù)著,還按樹杈劃分了各自的領(lǐng)地歸屬,只盼著紅些再紅些,一網(wǎng)收獲,大快朵頤。偶爾一陣疾風(fēng)襲來,經(jīng)不住風(fēng)力的大棗率先隨風(fēng)啪啪墜地,我們?nèi)缤牭搅藳_鋒號的戰(zhàn)士,嗖嗖地躍進豬圈,滿處尋覓棗兒的行蹤,而那兩頭該死的小花豬,似比我們還覬覦,聽到聲響,先機占盡,早躥了出來,尖尖的小嘴巴一口叼住棗,吧嗒吧嗒吞下了肚,氣急敗壞的我們舉著掃帚苗狠狠追打它們,恨不得讓它們即刻吐出來,小豬吱吱號叫著四處逃竄,一時間院子里雞飛狗叫,好不熱鬧。
上學(xué)了,回到了父母身邊,租住在西城胡同的一個小院里的東廂房,毗鄰著一堵高高的青磚南圍墻,院內(nèi)有一株不高的老槐樹,像一把撐開的巨傘庇蔭著院落小小的空間,而圍墻另一側(cè)的鄰院里肯定有一棵不小的棗樹,繁茂的分枝早就探過院墻,炫耀地伸延到我們院里,洋洋得意。夏秋過后,果實日漸飽滿,它完全是另一種棗形,個頭巨大且圓肚鼓鼓,像是一個個營養(yǎng)過剩的小胖娃,搖搖曳曳,偶爾在地上撿到一顆嘗嘗,一股綿甜,濃郁醇厚,偌大個頭咬著真是過癮。到了深秋時節(jié),望著它們肥碩的身姿日漸通紅,暗流口水,心癢難耐,終于有一天下午放學(xué)甚早,看到院里空無一人,我貪念陡起,從低矮的老槐樹主根開始攀爬,順著粗粗的樹杈,像小猴子般地爬到院墻頂部,一個鷂子翻身,騎在了圍墻上,手腳并用蹭到了那棵棗樹枝杈里,得意的往鄰院一看,果然水桶般粗的一棵大棗樹,根深碩壯,累累的果實一嘟嘟一層層,迎風(fēng)舞動,呢喃碰撞,好似舞臺上龐大的交響樂團,聲勢壯觀。置身在它們的天地里,望著眼前唾手可得、紅彤彤的棗兒,我竟然深深陶醉,不忍下手了,隱約聽到院里傳來說話聲,驟然驚悟,鬼使神差般地原路返回,情急慌亂中,手也被樹枝劃破了,褲腳也被撕開了口子,而兜里居然一顆棗都沒有。
后來,趕上父母單位分房了,搬進一個寬敞的四合院,一眼看到新家門窗的臺階下,一棵筆直的棗樹聳天而立,終于可以無憂無慮地春天看綠、夏天聞香、秋天吃果了。從此,我和棗樹相依相伴,夏天坐在它的樹蔭里支著小桌讀寫作業(yè);冬天圍簇著它堆起一圈憨態(tài)的雪人為它站崗放哨;平日里澆水、埋肥、修枝、掃葉的活兒心甘包攬。
最愜意的還是深秋里的良辰吉日,棗兒紅透了,召集全院男女老少齊上陣,盡情享受打棗、撿棗、品棗的甜蜜和歡樂,為棗樹瘦身、減重,讓它以更俏美的身姿迎盼來年春綠的再生。
幼小時,寄住在鄉(xiāng)下姥姥家。那是一個不大的普通農(nóng)家院,一色的灰土磚墻構(gòu)造,北房三間是柴灶間加居住,東側(cè)兩間陳舊的磚房是農(nóng)具倉儲及零星雜物,西側(cè)沒有房舍,一堵半高的坯墻與鄰家共享,墻內(nèi)則是一溜家畜的棲息地,從院門進深依次是牛棚、雞舍、豬窩,而為了防止幾頭小豬滿院流竄,特給它們多劃分出一塊空間,用碎磚石塊拓延壘起了一截半人高的圈欄,無形中也將院內(nèi)那棵老棗樹圈在了豬舍里。這棵棗樹頗有年頭,十分與眾不同,棗花盛開時香氣襲人,結(jié)出的果實在當時很稀罕,又長又尖的外形,皮薄肉脆,清甜可口,聽老輩講此品種早年專屬于進奉皇宮的貢品。這棵棗樹雖然根深葉茂但非常吝嗇,果實上乘產(chǎn)量不高,因此樹上每顆棗兒都彌足珍貴,每到深秋時節(jié),遙望著由青亮亮漸紅潤潤的顆顆長棗,像串串紅辣椒般墜掛在碧綠的枝葉叢中,在藍天、艷陽的縷縷隙影中,極顯嫵媚、煞是鮮艷誘人。我和小表弟們每天魂不守舍地趴在豬圈圍墻上貪婪地盯著、數(shù)著,還按樹杈劃分了各自的領(lǐng)地歸屬,只盼著紅些再紅些,一網(wǎng)收獲,大快朵頤。偶爾一陣疾風(fēng)襲來,經(jīng)不住風(fēng)力的大棗率先隨風(fēng)啪啪墜地,我們?nèi)缤牭搅藳_鋒號的戰(zhàn)士,嗖嗖地躍進豬圈,滿處尋覓棗兒的行蹤,而那兩頭該死的小花豬,似比我們還覬覦,聽到聲響,先機占盡,早躥了出來,尖尖的小嘴巴一口叼住棗,吧嗒吧嗒吞下了肚,氣急敗壞的我們舉著掃帚苗狠狠追打它們,恨不得讓它們即刻吐出來,小豬吱吱號叫著四處逃竄,一時間院子里雞飛狗叫,好不熱鬧。
上學(xué)了,回到了父母身邊,租住在西城胡同的一個小院里的東廂房,毗鄰著一堵高高的青磚南圍墻,院內(nèi)有一株不高的老槐樹,像一把撐開的巨傘庇蔭著院落小小的空間,而圍墻另一側(cè)的鄰院里肯定有一棵不小的棗樹,繁茂的分枝早就探過院墻,炫耀地伸延到我們院里,洋洋得意。夏秋過后,果實日漸飽滿,它完全是另一種棗形,個頭巨大且圓肚鼓鼓,像是一個個營養(yǎng)過剩的小胖娃,搖搖曳曳,偶爾在地上撿到一顆嘗嘗,一股綿甜,濃郁醇厚,偌大個頭咬著真是過癮。到了深秋時節(jié),望著它們肥碩的身姿日漸通紅,暗流口水,心癢難耐,終于有一天下午放學(xué)甚早,看到院里空無一人,我貪念陡起,從低矮的老槐樹主根開始攀爬,順著粗粗的樹杈,像小猴子般地爬到院墻頂部,一個鷂子翻身,騎在了圍墻上,手腳并用蹭到了那棵棗樹枝杈里,得意的往鄰院一看,果然水桶般粗的一棵大棗樹,根深碩壯,累累的果實一嘟嘟一層層,迎風(fēng)舞動,呢喃碰撞,好似舞臺上龐大的交響樂團,聲勢壯觀。置身在它們的天地里,望著眼前唾手可得、紅彤彤的棗兒,我竟然深深陶醉,不忍下手了,隱約聽到院里傳來說話聲,驟然驚悟,鬼使神差般地原路返回,情急慌亂中,手也被樹枝劃破了,褲腳也被撕開了口子,而兜里居然一顆棗都沒有。
后來,趕上父母單位分房了,搬進一個寬敞的四合院,一眼看到新家門窗的臺階下,一棵筆直的棗樹聳天而立,終于可以無憂無慮地春天看綠、夏天聞香、秋天吃果了。從此,我和棗樹相依相伴,夏天坐在它的樹蔭里支著小桌讀寫作業(yè);冬天圍簇著它堆起一圈憨態(tài)的雪人為它站崗放哨;平日里澆水、埋肥、修枝、掃葉的活兒心甘包攬。
最愜意的還是深秋里的良辰吉日,棗兒紅透了,召集全院男女老少齊上陣,盡情享受打棗、撿棗、品棗的甜蜜和歡樂,為棗樹瘦身、減重,讓它以更俏美的身姿迎盼來年春綠的再生。
上一篇文章:沒有了
下一篇文章:“棗俗文化”中的繁衍密碼